建文帝后代(建文帝后代姓何)

朱棣当上皇帝后,建文帝的子女都去了哪里呢?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率领的叛军攻破明帝国都城南京,皇宫中一片大火,合法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几百年来,出于对建文帝的同情,以及对朱棣篡位的不满,人们总是对朱允炆最终的结局充满好奇和关心。殊不知,相对建文帝自己,他的家人和后代的遭遇才更悲惨、更值得同情。

【1】建文帝家破人亡

在朱棣推起的这场浩劫中,身在风暴漩涡中心的建文帝朱允炆,最终不得不家破人亡。朱允炆的妻子马皇后,在宫中大火里被活活烧死,年仅33岁。

朱允炆有两个儿子,长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朱文奎出生时正好发生日食,因此恨不得曾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是作为嫡长子,朱文奎还是在建文元年就被册封为太子。如果没有叔祖朱棣的反叛,朱文奎基本上就将沿着太子—皇帝的路一直走下去,成为一个太平天子。

但是很可惜,朱文奎没有那么幸运,他和母亲马皇后一起,葬身在熊熊大火之中,仅仅7岁。当然,也有一种更浪漫的说法,那就是朱文奎和他的父亲建文帝一起,逃出了皇宫,从此逍遥四海不知所踪了。

而朱允炆的第二个儿子朱文圭遭遇,则更加让人唏嘘,更值得为大家详细说道一下。

【2】被关了55年的朱文圭(建庶人)

建文帝次子朱文圭,一般被称为“建庶人”。朱棣夺位时,朱文圭只有两岁,在纷乱的皇宫里,他的父亲建文帝、母亲马皇后,几乎没有时间来照管他。他没有被带走,没有被烧死,幸运地活了下来。

然而,活下来也成了朱文圭一生最大的不幸。当朱棣的军队冲进皇宫,发现了两岁的朱文圭时,他就已经成了囚徒,而且是永远的囚徒。朱棣下令将朱文圭废为庶人,称其为“建庶子”,也称“建庶人”。

不久之后,朱棣为了断绝忠于建文帝的人心,把两岁的朱文圭迁往中都凤阳,单独囚禁在高墙大院之中,完全与世隔绝。时间一晃,沧海桑田,55年过去了。高墙之外明朝的皇帝已经换了好几个,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钰都死了,就连明英宗朱祁镇都已经梅开二度,再一次当了皇帝。

有感于自己被弟弟囚禁的那几年悲惨遭遇,朱祁镇突然大发善心,想起了凤阳城还有两个关了几十年的废人,一个就是“建庶人”朱文圭”,还有一个“吴庶人”(可能是建文帝弟弟朱允熥的后人)。

朱祁镇决定把这些本来无罪被囚禁的庶人释放出来,居然有人表示反对,朱祁镇颇为自得地说道“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其实,这些关了几十年的庶人,跟废人没什么两样,哪会有什么威胁?朱祁镇不过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还被大学时李贤捧为尧舜一般的圣人。

朱文圭被放出来以后,仍然住在凤阳,身边有朝廷赐给的宦官二十人,还有十几个供使唤的婢女。由于囚禁太久与世隔绝,朱文圭连牛马都分不清楚,被放出来没多久,就病死了。这让人想起西汉末年的孺子婴,孩童无罪、身份有罪。

【3】谁该为建庶人的悲剧负责

让一个无辜孩童从不谙世事的年纪,一直被囚禁到花甲之年,朱文圭的悲剧究竟应该由谁来负责。

毫无疑问,第一责任人是乱臣贼子朱棣。正是因为他利欲熏心,权力欲太盛,才会不顾人伦道德,公然叛变挥军南下,使得建文帝家破人亡,朱文圭成为囚徒,以及成千上万的生灵涂炭。

也是朱棣为了自己的权位更加巩固,选择将一个两岁的小孩关进深墙大院,把他变成了一个白痴。

除了朱棣,建文帝朱允炆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做事优柔寡断,不分轻重缓急,迂腐地讲求礼仪道德,而忘记了作为皇帝身负天下苍生和多少人身家性命的天大责任,最终把自己逼上绝路,也还了身边的人,包括朱文圭。

其实,还有一个人也有脱不开的干系,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作为开国帝王,缺少应有的气度,过于迷信家天下。他把自己的儿子们培养成了一头一头的饿狼,固然是为了防范北方蒙古人,但是他却忘记了平衡,忘记了治国最重要的这个原则。

朱元璋把王爷们的权力放大,却把皇帝身边的文臣武将清理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些迂阔文人和酒囊饭袋,帝国权力严重失衡,是造成朱棣敢于反叛、成功夺位的根本原因。

朱允炆有后代吗?

朱允炆有两个儿子,长子:朱文奎

在靖难中下落不明,也有说是被杀死了,

少子:朱文圭,润怀王。这个孩子被朱棣软禁在凤阳

到50多岁才被明英宗放出来,由于几十年不和外界接触

所以成了痴傻,连牛马都不认识。

建文帝朱允炆共有二子:朱文奎、朱文圭。

长子朱文奎,生于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十月晦日。据说朱文奎出生后,太祖朱元璋说:“日月皆终,大凶之象。”所以很不高兴。建文帝即位后,他被封为皇太子。靖难兵起,京城失陷,朱文奎也不落不明,年仅七岁。

少子朱文圭(公元1401--1457年),靖难之变时,年仅两岁,城破后被幽禁在中都广安宫,号称建庶人。直至明英宗复辟,怜惜他无辜被囚,遂将他释放,让他回到安徽凤阳老家居住,并派宦官20人、婢妾10余人给他差使,婚娶出入听随自便。但不久,获得自由的朱文圭又因病去世,年寿57岁。朱文圭的后裔情况不详,只知在明正德、万历、崇祯年间,均有人提出要续封他的后代,但都没有结果。

建文帝有后代吗?

有二个儿子,一个失踪,一个死后没有孩子,可以说建文帝算是绝后了。

惠帝二子。俱马后生。

太子太子文奎。建文元年立为皇太子。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

少子少子文圭。年二岁,成祖入,幽之中都广安宫,号为建庶人。英宗复辟,怜庶人无罪久系,欲释之,左右或以为不可。帝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大学士李贤赞曰:“此尧、舜之心也。”遂请于太后,命内臣牛玉往出之。听居凤阳,婚娶出入使自便。与阍者二十人,婢妾十余人,给使令。文圭孩提被幽,至是年五十七矣。未几卒。--------------明史诸王传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后代有没有留下血脉?

当然是有的,建文帝当年只是失踪,并不是确切被发现已经死了,留下后代是很自然的事情。

当年朱棣造反,进攻明朝的时候,帝都起火,建文帝本人不知所踪,虽然之后朱棣派出手下四处寻找,但是都没有找到他的下落,因此并不能断定建文帝真的死在了火海中。在古代礼法是十分重要的,只要建文帝还活着,对于谋朝篡位的朱棣来说就是有一把刀始终挂在他的脖子上。所以有一说当年朱棣派出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

而据说朱允炆带着太子朱文奎,一起流亡了三年之后,在湖南的宁远过起了隐居生活。建文帝朱允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朱文奎,二儿子朱文圭。而在靖难之变中只有大儿子和朱允炆一起消失了,而二儿子却被朱棣关了起来,当年朱文圭只有两岁,还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直到五十年之后这个孩子才被释放出来,已经57岁的朱文圭和世界脱轨。

当时已经是明英宗掌权,他十分的同情朱文圭于是将他放出,并且送给他很多的美女和钱财。最后朱文圭失踪下落不明,但是他这个年龄想要孩子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大儿子朱文奎到了2006年的时候,也有后代浮现出世,一位苗族老人拿着刻着九个字的大印“大仃国王都行省之印”,被专家所发现。这九个字说明这个大印确实是建文帝当时的文印,也就是皇家的东西。这件物品放到现在已经是价值连城的物品,而且根据老人的说法当年朱文奎逃亡到了苗族,和一位苗族姑娘结婚。两人也留下了后代,所以建文帝虽然在宫斗中失败了,但是他的后代依旧被保留了下来,对于九泉下的他,也是一种安慰了。

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后代有没有留下血脉?

明成祖朱棣这个人虽然心狠手辣,但对自己的长兄懿文太子朱标,多少还是有些“情分”的。虽然很多人并不认可,但朱棣给朱标留下了一个亲孙子却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朱标的这个孙子后来日子过得并没有那么舒坦,但至少命是保住了,不是吗?而且,后来还生下了儿子……还有朱标的另一个儿子朱允熥,据史籍记载,他也是有后代存在的,而且连名字都记载得非常明确,叫朱文坤!换言之,朱标和朱允炆并没有绝嗣。

▲明兴宗、懿文太子朱标

被囚禁半生的建庶人

明初的“靖难之役”,时为燕王的明成祖朱棣以藩王身份发动叛乱,夺取了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建文四年,燕军兵临南京城下,朱允炆的另外一位亲叔叔谷王朱橞和他表大爷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一起打开了金川门,把燕军放进了南京城!之后的事情众所周知,在一场大火中朱允炆与他的皇太子朱文奎神秘“消失”了……朱允炆好歹还留下一具“疑似”是他的焦尸,而朱文奎连具尸首都没留下!

▲“靖难之役”相关画卷局部

很多人就此以为朱允炆一脉绝嗣了,其实不然。朱允炆除了皇太子朱文奎之外还有一个儿子,叫朱文圭。在燕军攻破金陵之时,朱文奎虽然“失踪”了,但朱文圭却依然留在南京的皇宫之中、成了朱棣的“俘虏”。对于这个尚在襁褓之中的侄孙,朱棣也曾纠结过。按理说,杀了他一劳永逸,对外编造朱文圭一个失踪或者死于乱军之中的理由对于彼时的朱棣而言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最终朱棣还是放下了屠刀,这其中到底有没有朱标的“情动”,真的不好说。但个人认为,多少还是有一些的。因为不仅朱文圭活了下来,朱标的嫡子之一吴王朱允熥的后代后来也都活了下来!留着朱标的这两支嫡脉,朱棣多少还是要冒一些风险的,杀绝了才真的是一劳永逸。因此,个人认为,朱棣之所以如此,很可能与朱标与自己之间的“情分”多少有些关系,但这一切只能是猜测。毕竟,对于朱棣而言,杀几个对皇位威胁比较大的侄子也就行了,真心没必要让长兄朱标彻底断子绝孙那么严重……

▲建文帝朱允炆

经过权衡再三,朱棣最终留下了朱文圭的性命。当然,放任不管肯定不现实。所以,朱棣下令将年幼的朱文奎囚禁到了老朱家的“龙兴之地”——凤阳。这一关就是五十多年,直到天顺初年,被囚禁在南宫多年的明英宗朱祁镇复辟之后,才“同病相怜”、下令释放了被囚禁五十多年的朱文圭。在被囚禁期间,朱文圭这个名字成了“禁忌”,皇子、王爷这些更加与朱文圭无关,为了便于称呼,朱棣给了朱文圭一个新“名字”——建庶人。后来,吴王朱允熥被囚禁,也同样被称为了“吴庶人”。至于朱允熥后来被杀,真不能完全怪朱棣。毕竟有人打着朱允熥的名号企图谋逆,朱棣再留着他风险实在太大!

▲建庶人朱文圭画像

朱文圭到底有没有后代

因为朱文圭的身份特殊,所以明王朝的官方史料对建庶人的记载相当有限,且大多就是记载了一些与建庶人相关的具体事情,不涉及朱文圭的言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比如建庶人家缺过冬的衣料了,皇帝下令有司予以补齐等等。唯一一次记载建庶人说话是在明英宗朱祁镇将其释放之后,朱文圭感恩戴德、一个劲儿地扣头谢恩。

▲明英宗朱祁镇

正是因为史料少、且很少涉及朱文圭的言行,加之清王朝编纂的《明史》说朱文圭被释放时“牛马不识”,所以很多人便想当然地认为,朱文圭其实就是个傻子!但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与外界没有接触,从没见过牛马,“牛妈不识”有什么可奇怪的?难道说,您没有去过某个国家,没见过也不认识某个国家的特定物种,您就是傻子了?至于什么不允许周围的人跟朱文圭交流云云,那是清王朝编纂的《明史》中记载的,可信度是要打折扣的。就算朱棣不允许,他死后朱文圭的影响力和威胁性已经微乎其微了,明王朝后来的皇帝还会如此严格规定吗?个人认为不一定。更何况,从朱文圭在被释放后知道扣头谢恩来看,至少说明他对皇家礼仪还是清楚的,傻子恐怕谈不上。

▲清王朝编纂之《钦定明史》

关于建庶人有没有后代这个问题,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朱文圭一直被囚禁,哪里来的后人?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再不济的宗室那也是老朱家的人,既然没有被杀,婚丧嫁娶还是允许的。明王朝著名的“凤阳高墙”内被圈禁的宗室子弟虽然没有自由,甚至连宗室身份都被剥夺了,但婚嫁依然是被允许的。因此,朱文圭虽然被囚禁,但娶妻生子应该不在被禁止之列。

▲明中都凤阳

再就是明王朝一些官方记载也从侧面应证了建庶人后代的存在。比如成化三年,有地方官上报明宪宗朱见深说建庶人家衣料短缺,朱见深下令有司予以补齐。彼时朱文圭已经作古多年,那么建庶人是谁?只能是朱文圭的后代,不是吗?再如弘治年间,有一个叫缪恭的人上书明孝宗朱祐樘,请求封建庶人为藩王、以奉祀懿文太子朱标。结果惹怒了通政司被下狱,后来还是朱祐樘下令将其赦免了。很显然,在弘治年间朱文圭有后人在世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明孝宗朱祐樘

综上所述,建文帝朱允炆不仅有一个儿子活了下来,而且这个叫朱文圭的儿子还有后代。至少直到弘治年间,朱文圭还有后代存在,而且对于外界而言也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事实上,朱允炆的后代恐怕不仅仅是朱文圭一支,那位失踪的皇太子朱文奎到底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最大可能性就是被人带出了皇宫、隐匿到了民间,他也是很有可能存在后代的,只不过隐姓埋名、没有人知道罢了……

▲建文帝朱允炆(剧照)

真正的历史中,朱允炆究竟有没有遗留下来后裔?

众所周知,朱元璋的长孙朱允炆下落不明靖难之变后,明成祖朱棣派人四处查找建文帝的下落,然而一无所获。建文帝是自焚身亡还是流亡到异地出家为僧,这些都有待考证。而建文帝是否有后代,还是要细细品味的。

关于建文帝后代的问题,据金陵晚报的报道,日前八十多岁高龄的让庆光老人带着一本家谱告诉记者,称建文帝当时并没有死于火场,而是逃出南京之后,假扮僧侣,改姓名为让銮。并且世代繁衍,而让庆光自己就是建文帝的十五代孙。让銮在游历大川山水之时,题词作画,意图向世人证明自己是建文帝,死后便葬于武昌洪山。而这些事迹在《让氏家谱》中有所记载。

而这种说法也是需要经过考证的。记者还了解到,贵州黄果树大瀑布附近的神秘石碑上的字也证实建文帝可能死于那场大火之中。但是让氏始终坚信自己是建文帝后代,《让氏家谱》中说建文帝生前书法颇佳,在武昌留有一副对联。由此可知,只要能够找到那副对联,就有助于解开这个谜团。

建文帝作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他一改明太祖的严酷的理政治战略,施行仁政,以儒家思想为治政的主导思想,废除了明太祖颁布的过于严酷的刑罚七十有三条,并且减免了地方的税负,让百姓们得以休养生息。但也是过于推崇儒家思想,建文帝在国家治理之上反而显得有些停滞不前,犹豫不决。

建文帝成为明朝第一位被藩王赶下台的君王,堂堂的国家之主最终被赶下台,一场大火后,建文帝就下落不明,而建文帝是否逃出了火灾目前还是个迷,是否有后代也只能是慢慢考究了。

建文帝后代朱棣当上皇帝后建文帝的子女都去了哪里呢?朱允炆有后代吗?建文帝有后代吗?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后代有没有留下血脉?真正的历史中朱允炆究竟有没有遗留下来后裔?
  • 推荐
  • 头条